關于2018年台山市上川島猕猴生态學田野調研報名的通知

發布人:高級管理員

2018年台山市上川島猕猴生态學田野調研報名須知

 

簡介:靈長類是最為進化的生物類群,形成了複雜的社會結構與行為模式。猕猴是分布最為廣泛的靈長類之一,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也是台山市上川島猕猴省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但對其的研究近年才興起,該物種的生态行為學和保護生物學信息尚空白。目前對該島的研究方向包括種群數量、食性、行為等。學生在田野中進入實地觀察保護區内的猿猴等野生動物,通過思考生物、環境、人文等因素對動物的綜合影響,期望學生能達到以下目标:學生在田野中進入實地調研保護區内的靈長類等野生動物與當地居民關系,通過思考生物、環境、人文等因素對動物的綜合影響,期望學生能達到以下目标:認識田野工作的完整流程、初步掌握訪談等人類學基礎調研方法; 加深學生對生态人類學與保護生物學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通過與當地居民、野生動物朝夕相處,體會人與自然的重要關系;本科生田野調查以組隊的方式進行,在這過程中,學會團隊合作;學習獨立思考,學會和他人溝通合作,在行動中獲得成長。

一、 工作内容:

1.行為學記錄與分析方法培訓。教師講授行為學研究内容、基本理論、記錄方法,介紹野外實習基地情況和野外實習安全規範等。通過将學生按23人一組開展小組學習和讨論,要求學生參與,分工負責,收集資料,查閱文獻,選定調查主題,撰寫相關主題的文獻綜述,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參與分析研究,深入理解、鞏固課程知識。

2.進入田野。結合教學内容和進程,教師組織同學去進入保護區,實地觀察野生猿猴等動物種群,獲得直接印象,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學生熟悉研究對象野生猴群,觀察對象動物的活動規律,掌握個體識别技術,理解動物群内個體間的社會關系網絡,開展行為生态學數據收集。

3.專題調查。 教師針對每位學生進行實地培訓,提高學生數據收集能力。要求學生對自己的研究主題進行主動思考,掌握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科研素質。

4.離開田野。檢查收集的資料,有未完整進行補充調查。調研師生安全返回中山大學。

5.撰寫報告:将自己的思考和觀點融會在田野報告中。

二、 時間和地點:

時間:

2018年5月19日-20日

地點:

廣東台山上川島猕猴省級自然保護區

費用說明

食宿、交通及保險費用均由中山大學靈長類實驗室提供

調研情況

廣東台山上川島猕猴省級自然保護區于1990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位于台山市上川島的北邊,東與飛沙灘旅遊區相鄰,東、西、北三面臨海,總面積2000多公頃。保護對象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猕猴及其栖息環境。據不完全統計,區内現有猕猴500多隻。目前保護區已興建科研樓、科普中心,方便師生實習。對野生猕猴的社會行為觀察,是《靈長類實驗課》和人類學實習的必要環節。帶隊老師張鵬長期在此開展調研工作,已購買攝像機、望遠鏡、GPS等器材。

上川島猕猴省級自然保護區同意為實習師生辦理進出許可證和提供夥食。但是保護區内無法提供住宿,需要自行安排。計劃在觀察地點附近的當地旅館安排師生住宿。

安全保障: 實習基地交通方便,外來人員少;教師曾多次帶隊進行考察,與保護區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項目将為師生購買短期戶外保險;以上條件可以保障實習師生的安全。

 

 

三、 報名條件:

選修2018年《靈長類實驗課》的本科生;

熱愛自然,身體健康、無重大疾病史;性格好,有耐心;

積極配合研究員工作,遵守野外調研紀律;

需全程參與,無特殊情況不得中途離開。

四、 帶隊教師 人類學系張鵬教授,博士生導師


五、 報名辦法:請發報名表<見本通知附件>(報名意向和自我介紹,不超過800字)至郵箱:maxch5@mail2.sysu.edu.cn

截止日期:2018年4月16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