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時刻,不止今天!│分享楊小柳教授從事科研工作的感悟與思考

發布人:朱明明

今天是第114個國際勞動婦女節,這是一個女性的專屬節日。

在這個特别的節日裡,專門節選轉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處精心策劃推出婦女節特輯中,我院楊小柳教授從事科研工作的感悟與思考。

 

楊小柳:學術行政雙肩挑

 

 

楊小柳,太阳集团1088vip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山大學校團委書記、中山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副主任、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主任,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課題首席專家,哈佛-燕京學社資助學者,主要從事移民與城市化方向研究,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論著4部,成果多次獲得省級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

 

既潛心學術研究,又投身行政工作。兩套體系的工作如何兼顧和平衡,又相互有何啟發?我們從這個問題開始了與楊小柳教授的訪談。

談及學術與行政的差異,楊小柳教授深有體會。學術,是一趟沉厚深入的跋涉,要求人們去發現、探索、創新。其核心在于提出問題,離不開科學的指導和邏輯推演;而行政工作,則更側重于體系内的分工協作與高效執行,關鍵在于把活幹好,需要個體能夠快速适應并融入這個體系,明确自身職責,按規開展工作。顯然,這兩大體系在構建邏輯上截然不同,故而這二者兼任所面臨的思維之碰撞,無疑是讓人感到無所适從的難題。與此同時,楊小柳教授的家庭情況也給她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她的先生常年在異地工作,家中兩個年幼孩子的養育重擔又落在了她肩上。因此,她實際上需要在學術、行政和家庭這三個不同的體系中頻繁切換,力求協調兼顧。她坦言,這其中最大的困難在于如何在不同體系間實現無縫銜接,确保每一方面都能得到妥善處理。她的經曆無疑展現了一位女性在多重角色下的堅韌與智慧。

楊小柳教授表示,最開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狀态完全就是兵荒馬亂。經過了數月的深思熟慮,她才厘清幾個至關重要的核心問題。起初,她試圖為這三者排序,按重要性分配時間與精力。然而,她發現學術是她作為學者的使命,那份初心與熱情從未動搖;行政工作則承載着服務學校、立德樹人的重任,責任重大,須全心全意投入;家庭,作為妻子與母親,更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對孩子們的關愛與陪伴,她無法割舍。三者皆為大事,需全力以赴。所以,既然無法排序,那就三者兼顧。

接下來,她就從提高工作效率着手,一方面系統規劃和統籌時間安排,把時間的安排細緻到每天的每個小時,通過時間安排的規範化、程序化,保證每個時間節點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并确保不遺漏。另一方面,時刻保持學習熱情,運用學者開展研究的思維範式和方法,抓關鍵基本問題,熟悉自己缺乏經驗的行政文化,實現社會化的融入和适應。

同時,還要保持身心健康。楊小柳教授認為,身心健康是我們扮演好各類社會角色的基礎和前提,找到一個能夠持續堅持的興趣愛好,對應對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十足重要。她的秘訣是堅持每天中午一小時的瑜伽冥修,和自己的身心對話,去真正了解自己、為自己的心靈提供一個栖息地,對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态和對工作生活的熱情有奇效。

最後,楊小柳教授表示,廣大女性科研工作者還在成長之路上,必修之課或在于兼顧多端,穿梭諸境。願衆女性科研工作者堅韌不拔,用心處理多重身份,修以豐富視角去戰勝前路荊棘片片。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她祝願大家身心健康,事業騰飛,家庭美滿。祝福之誠,願共鑒之。

 

學生寄語

1.鄭姝莉:2011起,我已經認識楊老師近13年了。這十三年,一直以楊老師為榜樣,但是自覺很難做到楊老師那樣。我認為她有以下幾個特點:學術上治學嚴謹,老師不斷在基礎研究與田野方法并重的領域深耕,打造自己的研究版圖。利用宏觀規劃思維、中觀理論推進與微觀方法堅持的三種策略,展開了經驗研究、方法論反思與理論提升。生活上嚴于律己,楊老師有一般人無法企及的自律性與獨立性。她對生活非常有規劃,一旦制定好規劃,雷打不動,堅持完成,能把諸多行政事務、學術事務與家庭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并能騰出空間健身,還練習到了極緻。為人寬于待人,能設身處地地為每一個學生考慮,并且從自身經驗出發給出中肯的建議,衷心地希望學生們能夠向善向美。

2.袁芬:楊老師在科研上非常嚴格,對學生要求很高,希望我們能盡快提升科研能力,在往後的學習與工作過程中少走一些彎路。當然,高要求的同時,老師也是毫不保留地把她的科研思路、想法都教給我們。在生活中,老師又很溫柔很包容,是一個共情能力特别強的老師,不管是我學習還是生活層面的困難,不論多小的事,老師都會細心地安慰開導,想辦法幫我聯系解決。老師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個親人和朋友般的存在。老師總是希望,可以盡可能地幫我們規避一些可能的風險,未來可以更順一些。跟着楊老師求學的這幾年,真的學到許多。老師嚴謹缜密的思維邏輯能力、強大的執行力、簡潔有力的語言表達能力,一直都讓我特别震撼。但我最為佩服也是最為感激的是,老師教會我,用行動打敗焦慮與内耗,保持心态與情緒穩定。

每一分成果都來之不易,每一刻堅持都值得欽佩。今日的高峰之下,布滿了我們優秀的女性科研工作者往日努力攀登的腳印,她們不畏挑戰、潛心科研,将研究做在古往今來裡,将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未來的征程之中,她們的力量仍将在各個領域迸發!她們的高光時刻,不止今天!

采編:朱明明

初審:林叙佳

審核:餘成普

審定發布:陳險峰

閱讀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ODg5NTcxNA==&mid=2247494210&idx=1&sn=8df9dcd67db254747429f231d8aa9621&chksm=cf0e1d4ff879945981c9278a5a9b795f9eab3dadd8b2ef0779800f57afed5205bf0013cacba6&mpshare=1&scene=1&srcid=0308EUvjfn2miw14H2adM4QX&sharer_shareinfo=f48e636f1b9d1b5f358ce10e3b24cff5&sharer_shareinfo_first=e2bb9913841f36b068f5ccf272a18794&version=4.1.20.6024&platform=win#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