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社會經濟公共論壇

美濃經驗的分享:另類發展模式的探討

發布人:高級管理員
主題
美濃經驗的分享:另類發展模式的探討
活動時間
-
活動地址
南校區社會工作系社工實驗室
主講人
鐘秀梅

主題:美濃經驗的分享:另類發展模式的探討

 

時間:11月21日晚7:00-9:30

地點:中山大學南校區社會工作系社工實驗室

 

主講人簡介:

鐘秀梅,台灣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嘉賓簡介:

吳重慶,中山大學哲學博士,《開放時代》主編,兼中山大學華南農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廣州市政協文史專員,主要從事華南農村社會變遷研究;曾榮獲”廣州十佳青年”稱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嚴海蓉,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主要的探讨興趣包括城鄉關系,勞工流動,性别關系,家務勞動商品化,勞動者主體性,“亞洲”問題,南南關系(中國非洲聯結),農村合作關系和鄉村性等。

 

胡靖,管理學博士,華南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WTO中心特約研究員。

 

 

附:

愛社會經濟項目公共論壇簡介

珠三角社會經濟項目是由香港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合作開展的華南農村研究與實踐項目之一,緻力于研究隐藏于經濟活動背後的各種社群關系,提倡社群之間的互助合作及團結精神,反對經濟活動與發展隻着眼于狹隘的個人利益和利潤的追求;主張将市場經濟與社會發展連接起來,立足社會,服務社群,構建有效而可持續的城鄉對接機制,以公平貿易輔助自由貿易,以社會企業和合作社經濟輔助市場壟斷企業,;希望從另類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角度,探讨建立一個符合3”E”原則,即生态(Ecology),經濟(Economy)和平等(Equality)的社會經濟體系。

社會經濟或社區經濟,是主流市場以外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實踐。社會經濟歡迎所有市民參與成為生産者、銷售者、分配者或使用者,透過持續不斷的經濟實踐達緻自我提升,是一場要求衆參與者透過民主參與、互助合作,推動個人和社群經濟生活模式改變的社會運動。其中,民主參與及決策過程是社會經濟運動實踐的重要一環,透過經濟民主的體現,參與者得以自我提升,民主參與,互助合作,漸漸改善個人的經濟生活模式,最終達到改造社會的目的。

我們反對以經濟發展的名義來制造不公正的社會!我們認為,隻有當更多的市民大衆都能身體力行參與新經濟實踐,社會經濟運動才有希望扭轉目前主流市場的壟斷模式,重新建立并孕育良性、健康的生産及消費關系!

我們倡議:人人都能參與到社會經濟的實踐當中,人人都能推動包括生産者合作社、消費者合作社、公平貿易、社會企業、小區貨币、良心消費、集體購買、小區支持農業、小區内生性經濟、内置金融和社會所有制等經濟活動,團結最廣泛的社會進步力量,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為了更好地在廣大市民和大學生群體中傳播”社會經濟”的發展理念,我們拟于2011年11月-12月期間,繼續推出「社會經濟公共論壇」系列,從貼近現實的思考和發展理念出發,輔之以活潑生動的個案呈現,與公衆一起探讨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内在關系,摸索推動社會改造與進步的新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