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考古與中華文明”考古學論壇
“華南考古與中華文明”考古學論壇

會議日程
時間:2024年9月27~30日
地點:廣州,中山大學
9月27日,報到。
9月28~29日,開會。
9月30日,離會。
9月28日 上午 | |||
中大南校學人館四樓12号會議室 | |||
時間 | 主題 | ||
09:00-10:00 | 開幕式 合影(中大北門) | ||
主題發言 | |||
時間 | 主持人 | 發言人 | 主題 |
10:00-10:20 | 雷興山 (北京聯合大學) | 安家瑤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 伊和淖爾墓群出土藍玻璃碗來源商榷 |
10:20-10:40 | 魏堅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新時代中國高校考古學科建設的必由之路 | |
10:40-11:00 | 張強祿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曹兵武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 | 再談文化遺産時代的考古學 |
11:00-11:20 | 方向明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中華文明探源離不開珠江流域和嶺南考古 | |
11:20-11:40 | 全洪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七十年來中山大學與廣州考古點滴 | |
9月28日 下午 | |||
馬丁堂二樓中廳 | |||
分論壇一:華南考古 | |||
時間 | 主持人 | 發言人 | 主題 |
14:30-14:45 | 華南文明探源 李梅田 | 劉斌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 | 良渚文化與石峽文化 |
14:45-15:00 | 蔣樂平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百越”的史前基礎及相關問題 | |
15:00-15:15 | 熊增珑 (暨南大學文學院) | 嶺南先秦玉器考古發現與研究 | |
15:15-15:30 | 鄭建明 (複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 | 華南地區在瓷器起源上的重要貢獻 | |
15:30-15:45 | 張聞捷 (廈門大學曆史與文化遺産學院) | 試論南越王墓的禮樂器制度 | |
16:15-16:30 | 中山大學與華南考古 王芬 | 唐際根&胡玙璠 (南方科技大學社會科學中心) | 廣東汕尾捷勝兩處史前遺址的調查與初步認識 |
16:45-17:00 | 韋革 ( 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 | 着力開展特色課題研究,推進嶺南考古學發展 | |
17:00-17:15 | 張曉斌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攜手共譜嶺南考古新篇 | |
17:15-17:30 | 吳衛紅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學院) | 中大考古——獅的暢想 | |
17:30-17:45 | 周繁文 (太阳集团1088vip) | 近十年中山大學考古專業對華南考古的探索 | |
馬丁堂一樓中廳 | |||
分論壇二:中華文明 | |||
14:30-14:45 | 考古新發現與研究 姚崇新 | 豆海鋒 (西北大學文化遺産學院) | 先周考古研究的新進展 |
14:45-15:00 | 陳欽龍 (鄭州大學考古與文化遺産學院) | 雍梁故城出土東周陶文的整理與初步認識 | |
15:00-15:15 | 遊富祥 (中國國家博物館考古院) | 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記秦漢雍五畤考古調查和發現 | |
15:15-15:30 | 何贊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渡頭與五裡坪——湖南南部近年考古新發現 | |
15:30-15:45 | 劉呆運 (陝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關中地區十六國墓葬土雕建築的發現與研究 | |
16:15-16:30 | 文明源流探索 王煜 | 徐堅 (上海大學文化遺産與信息管理學院) | 中華文明的其他适應性問題 |
16:45-17:00 | 段天璟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 | 文明之源與古今之變 | |
17:00-17:15 | 張愛冰 (安徽大學曆史學院) | 安徽沿江地區礦冶遺産構成及價值闡釋 | |
17:15-17:30 | 吳桂兵 (南京大學曆史學院考古文物系) | 兩廣漢晉外來因素遺存的墓葬空間 | |
17:30-17:45 | 趙昊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 早期石磬在中原以外的傳播和使用場景特征 | |
9月29日 | |||
09:30出發 | 參觀研讨交流:柏園(史語所舊址)、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