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浪費的人類學——本土理論的思路、實踐與實驗

不浪費的人類學——本土理論的思路、實踐與實驗

發布人:朱明明
主題
不浪費的人類學——本土理論的思路、實踐與實驗
活動時間
-
活動地址
廣東省廣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學馬丁堂
主講人
莊孔韶教授

講座主要内容:此次講座主題“不浪費的人類學——本土理論的思路、實踐與實驗”涉及到莊孔韶教授數十年來身體力行的重要學術原理與方法。提出這一學術主張的初衷究竟何在,以及之前和随後在文化寫作、詩學、電影和繪畫等領域的人類學跨學科研究與實驗中獲得了何種新的見解,意在對當代人類學的研究範疇重新定位。“不浪費的人類學”追求跨學科意義的知識關聯與互補,形成人類學的批判的和改造的認識論與研究策略,以及追求田野工作中觸類旁通的綜觀境界。

主講人簡介:莊孔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魁閣”學者、文化人類學首席專家。曾創建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複建浙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并受聘浙江大學恒逸講座教授。

新中國首位民族學(人類學)博士(1988),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後(1990—1992)。人類學代表作為林耀華《金翼》的學術性續本《銀翅——中國的地方社會與文化變遷1920—1990》(中文版1996,英文版2018),其人類學紀錄片《端午節》入圍美國米德電影節(1992),同年由華盛頓大學出版社出版。2004年醫學人類學紀錄片《虎日》獲中英CDC亞洲最佳實踐獎(含論文)。繼《端午節》之後,在同一地點拍攝的《金翼山谷的冬至》入選英國皇家人類學電影節(2018)和中國台灣國際民族志電影節(2019)。同年莊孔韶教授獲中國民族志電影“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