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教育¦我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專題學習

為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推進調查研究工作,我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于66日開展以“發揮學科優勢,服務大灣區建設”為主題的專題學習調研,并赴珠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中山大學”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進行調研考察。學院中心組成員及部分教師代表參加了學習調研考察活動。

上午,黨委中心組成員先後參觀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展示廳、橫琴順德中心溝指揮部遺址等,了解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曆程、發展成果和整體發展規劃,以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合作等方面所發揮重要試驗示範作用随後,領導班子成員省委橫琴工委相關領導、社會事務局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社會治理模式、社區服務、政策研究等方面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讨,進一步推進雙方的合作達成了初步意向。

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展示廳進行現場學習

在橫琴順德中心溝指揮部遺址展覽室參觀學習

下午,中心組成員在“中山大學”号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上與大氣科學學院海洋科學考察中心黨支部的黨員同志一起進行了集體學習和交流。學習會上,我院段穎教授作了《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發言,劉莉副教授作了題為《南海科考與跨學科合作——我的科考經曆與思考》的分享,海洋科學考察中心藍明華船長介紹了“中山大學”号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黨建基本情況,吳海銘副主任對“中山大學”号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的建造曆史和功能情況等進行了詳實的介紹。随後與會同志對接下來雙方重點推進人類學、考古學項目研究、學科交叉融合、社會服務等方面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期望加快推進相關工作的實施

與大氣科學學院海洋科學考察中心黨支部一起學習交流

合影

通過本次專題調研學習,與會同志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的“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更好發揮作用。”有了更為直觀深刻的理解,大家紛紛表示,要始終堅持“四個面向”,充分發揮學院學科優勢,更加主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努力形成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價值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學術研究、人才培養、決策咨詢、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初審:朱明明

複審:餘成普

審定發表:陳險峰

校黨委書記陳春聲一行到太阳集团1088vip調研黨建工作

111日上午,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黨建工作調研座談會在校園馬丁堂二樓會議室召開。校黨委書記陳春聲,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國家監委駐中山大學監察專員刁振強,學校黨委辦公室黨委信訪辦公室、紀委、監察專員辦、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黨委統戰部、黨委學生工作部、黨委教師工作部、黨委巡視工作辦公室、黨委保衛部等職能部門負責人參與調研。學院領導班子成員、黨委委員、院長助理、系所中心負責人及教師代表、黨政辦主任、團委書記、黨務秘書等參加座談會。會議由刁振強副書記主持。

學院黨委書記陳險峰圍繞學院基層黨建工作、落實中央巡視整改工作、大學文化建設等方面作了工作情況彙報。學院黨委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黨建工作紮實有序推進。一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别是在20211017日習近平總書記緻信祝賀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學院黨委迅速組織學院黨委會、師生黨支部專題組織生活會學習,廣大師生反響熱烈深受鼓舞,紛紛表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賀信精神為根本遵循,全力打造中大考古的學科品牌,努力培養高質量的考古人才,為譜寫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作出積極貢獻。二是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學校黨委重大決策部署,認真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不斷加強思想理論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和課程思政建設嚴格落實意識形态工作責任制強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三是堅持落實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原則積極開展黨團主題實踐教育活動切實推進黨支部的标準化、規範化建設。四是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開展黨風廉政紀律教育和師德師風教育,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中央巡視整改工作方面,及時傳達學習中央巡視組反饋會議、學校落實中央巡視整改工作動員部署會議精神,制訂了學院落實中央巡視整改工作方案,并建立整改台賬按要求完成了集中整改期的各項整改任務。加強大學文化建設方面,我院申報的若幹項目具有明顯的學術性質,所出的成果學術價值較高,并發表了多篇相關論文、書稿等成果。陳險峰書記表示,學院黨委将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首要政治任務,深入開展宣傳學習活動,切實把廣大師生的思想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踔厲奮發,開拓進取,努力推進學院事業實現内涵式高質量發展,為中山大學百年校慶獻禮,為學校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做出應有的貢獻。

院長餘成普教授以“堅持黨管人才、推動學科建設穩步發展”為主題就學院事業發展作了彙報。目前學院已形成學科總體布局:以“四個面向”為導向,在保持學科傳統優勢基礎上推動學科間融合發展和理論創新,将學科發展方向同國家戰略,特别是與國家治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健康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等緊密結合。學院将進一步凝聚共識,圍繞“南中國多元文化、複雜社會與曆史進程研究”的發展目标,穩步推進各學科的融合發展,多措并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學院未來需要着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加強高層次人才引育,推動學科建設發展推進學院實現高質量内涵式發展

座談會上,與會者圍繞黨建工作、人才引育、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學部制建設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學校職能部門針對性地給予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陳春聲書記作總結講話。他從六個方面對學院工作給予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是肯定學院黨政領導班子高度重視黨建引領,學院黨建工作進入新發展階段,需要守正創新、穩步發展;二是學院的學科融合有一定進步,但還需要大格局大胸懷去持續推進學科建設;三是學院的實踐教學成效好,需要進一步總結經驗,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四是肯定學院相關學科一直來理論追求,但仍需要加強理論建構,紮根中國大地做好中國化的理論研究,講好“中國故事”;五是在大學文化建設方面可以進一步發揮學科優勢,做出更多成果,尤其要更多參與博物館建設;六是繼續堅持良好傳統,發揮學科特點,積極參與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服務地方社會發展等方面工作

 

會後合影

 

編輯:朱明明

初審:範星星

複審:餘成普

審核發布:陳險峰

我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專題實踐教育活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暨黨史學習教育,2022年5月26日,我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專任教師黨支部成員,一行20人赴中國聯通廣州分公司開展專題實踐教育活動。活動組成員首先參觀了中國聯通(廣東)5Gⁿ創新中心,深入了解了廣州聯通在5G方面取得的創新成果及應用案例,親身體驗了5G智慧應用場景、全息投影技術。随後大家來到廣州聯通的黨員政治生活館進行了參觀學習,該館圍繞主題教育、成果展示、文化長廊、政治生活、先鋒示範等主要區域,集中展示了廣州聯通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的相關部署,以及在黨建、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創新思路和工作成果。通過豐富的參觀和體驗活動,活動組成員深切體會到廣州聯通在建功新時代的積極作為,也切實感受到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新時代黨和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的重要成就,更深刻理解了科技自力自強與不斷創新的重要性。

在參觀後,雙方舉行了交流座談會,重點圍繞《大數據服務智慧城市》等主題,進行了現場交流讨論。會上,大家都認為雙方有較多互補合作的增長點,今後在相關學術專業領域裡可以開展深入的合作。最後學院黨委書記陳險峰就這次活動進行了總結,陳書記首先對廣州聯通大學城分公司的熱情接待表示了感謝,指出這次學習活動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碰撞,是人文社會科學與高新技術産業融合發展的契機,雙方合作潛力很大,未來雙方可在師生黨建、學科建設、社會服務等方面深入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力争取得雙赢的成果。

參觀合照

 

編輯
靳靜山

喜訊:太阳集团1088vip獲批設立省級重點實驗室“大灣區人文共同體重點實驗室”

近日,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正式批準我院設立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大灣區人文共同體重點實驗室”。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餘敏斌教授擔任實驗室主任,太阳集团1088vip院長餘成普教授和旅遊學院孫九霞教授擔任副主任,中山大學相關學科的骨幹教師擔任實驗室團隊的成員。

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主辦的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發布《新文科建設宣言》,對新文科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重點支持建設一批文科實驗室,促進研究方法創新和學科交叉融合。

“大灣區人文共同體重點實驗室”在此背景下設立,整合了人類學、旅遊管理、社會學、考古學、經濟學、語言學、哲學、曆史學、政治學、管理學、生态學、城鄉規劃、土地規劃等學科的科研力量,将圍繞人與社會、人與文化、人與經濟、人與自然四大重點領域開展協同創新。

實驗室将以此為契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精神,聚焦人與社會、人與文化、人與自然、人與經濟四大重點領域,打造多學科交叉,多角度研究,産、教、研融合,多方共建的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建設新模式;形成一批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價值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引領新文科建設;努力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集學術研究、人才培養、決策咨詢、社會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級高端智庫平台。

 

優秀支部|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個堡壘

       2019年7月1日下午,我校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8周年暨“七一”表彰大會在梁銶琚堂召開。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羅俊宣讀《中共中山大學委員會關于表彰2019年度優秀共産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決定》。其中,17級社會學人口學碩士生黨支部獲先進黨支部稱号。


      太阳集团1088vip17級社會學與人口學碩士生黨支部成立于2017年9月14日,目前共有黨員7名,發展對象及積極分子4名。支部委員會由楊夢婷擔任支部書記,王雁為組織委員,李明為宣傳委員。作為一個年齡較輕,規模較小的基層學生黨支部,自成立以來,在學校、學院黨委的領導下,支部始終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努力在思想政治引領、築牢理想信念中發揮作用,将政治理論學習與特色實踐活動相結合,将發揚先鋒模範和踏實服務師生相結合。秉持着“支部要成為溝通交流的橋梁,共同進步的搖籃”的理念,在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兩年的建設,17級社會學與人口學碩士生黨支部成為了一個團結向上、充滿活力、互幫互助、學習風氣濃郁的集體。

      一、思想引領,打造積極向上的新時代青年風貌

       17級社會學與人口學碩士生黨支部堅持始終以思想引領為先,全面提升支部成員的政治理論素養,重視對政治理論和重要文件的學習。在本年度先後完成了全國兩會、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及《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産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等重要綱領文件的學習,在思想上始終保持和黨同心同向同步同行。

1

參觀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1

 學習《中國共産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文件精神

1

學習全國“兩會”精神

        為提高支部黨員和積極分子對理論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強化學習的深度和參與度,支部将“黨員講黨課”作為一項固定内容納入每月組織生活中,成為支部進行集中理論學習的特色。支部全體黨員、發展對象及積極分子共同參與,根據每月組織生活學習内容,選取某一話題或角度,進行深度探讨分析。所選内容貼合實際,并結合專業視角對當期話題進行深度探讨。通過這一形式,同學們對很多黨的理論、重大事件、時事熱點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認識。整個支部形成了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學習實效得到明顯提升。

11

黨員講黨課系列主題活動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為使同學們對我國百年來的曆史發以及國家當前所處的世界形勢和地位有更明晰地了解,支部特地聯合人類學系研究生支部邀請學院黨委書記羅鎮忠開展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主題黨課活動。通過羅書記深入淺出、形式生動、内容豐富的講解,廣大黨員及積極分子深刻理解了國内外發展潮流,更加堅定了黨員的政治立場,提高了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

1

羅鎮忠書記講授“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主題黨課

        二、不忘初心,在實踐活動中堅定愛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提出“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為了激發支部黨員和同學們的愛國情懷,牢記入黨初心,擔起時代責任,17級社會學與人口學碩士生黨支部開展了一系列實踐教育活動,回顧祖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峥嵘歲月,感受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堅定作為一名黨員的決心和意志。

      從成立至今,支部成員在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重溫第一代共産黨人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頑強戰鬥的精神,在先烈的雕塑前重溫入黨誓詞,永葆入黨初心;在孫中山紀念館感受中山先生為改造中國,反帝反封耗盡畢生精力的頑強意志;赴井岡山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回望中國共産黨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時期創造的井岡山精神,在新時代繼續發揚共産黨員堅定不移的信念和艱苦奮鬥的作風;赴深圳參觀“大潮起珠江——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紀念展覽,串聯近四十年中國富起來、強起來的複興之路,為作為青年一代的接續奮鬥注入力量!

11111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培訓活動

         三、樹立模範,在服務奉獻中踐行黨員宗旨

         在加強政治素養,做合格黨員的基礎上,支部充分發揮起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讓黨員成為廣大同學學習上的帶頭人、生活上的貼心人、班級活動的熱心人。在中大“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的人才培養目标激勵下做出了良好典範。

11

17級社會學與人口學碩士生黨支部合影

        在學習科研方面,支部成員勤奮努力、刻苦鑽研、成績優異,取得系列成果。支部趙陽同學在高水平學術刊物《社會學研究》發表文章1篇,其他成員也在《青年研究》、《中國青年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數篇。支部現有7名黨員獎助金等次均為一等、二等,支部陳金燕同學獲“中山大學優秀研究生獎學金”。在學術科研上為廣大同學樹立了良好而表率作用,成為同學們學習上的帶頭人,為營造優良學風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奉獻服務方面,支部成員分别在學院擔任研究生兼職輔導員、研究生會主席、副主席、班級學習委員、文體委員、團支書等職務,成為廣大同學與學院聯系、與班級聯系的橋梁,他們作為黨員和學幹,牢記自己的身份和職責,密切關注身邊同學的思想動态和學習生活狀況,随時随地力所能及的為同學們解決問題,踏踏實實、兢業奉獻,将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融入到自己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中。

       四、黨團班共建,為黨組織注入更多生力軍

       共青團是中國共産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在這一原則指導下,17級社會學與人口學碩士生支部積極聯系基層團組織,以黨建帶動團建,推進黨團班一體化建設,同時積極聯系其他支部共同開展學習活動,推進支部共建,營造共同努力、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

       在班級内部,支部緊密加強與班級團支部和班委的聯系,由團組織推薦優秀團員入黨,同時将主題黨日的活動範圍擴大至非黨員群體,邀請團組織共同承辦,号召同學集體參與,将黨團班緊密聯系在一起,提升廣大同學的思想意識和政治站位,促進優良班風和學風建設。同時注重與其他支部和和學院團委、研會的聯系,積極參與學院黨團共建大會;參與指導學院2018級碩士生第一、第二黨支部的籌備工作和成立會議,進行了支部工作經驗分享;聯合17級人類學系黨支部共同開展主題黨課學習、展覽參觀活動,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推動支部工作向好的方向不斷發展完善,将支部打造成立德樹人的戰鬥堡壘。

1

參與學院黨團班共建大會   

1

參觀彭華同志紀念展覽

         自成立以來,17級社會學與人口學碩士生黨支部支部成員先後獲得“中山大學優秀共青團員”、“中山大學優秀研究生會幹部”、“中山大學優秀活動積極分子”、學院“五四評優”優秀團幹、團員、學生幹部、活動積極分子、“全國百佳心理委員”等系列榮譽稱号。充分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積極上進、力争模範的優秀品質。

         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個堡壘,新時代新要求,新時代新作為,17級社會學與人口學碩士生黨支部将繼續努力,把支部真正建設成立德樹人的戰鬥堡壘。

 

Panelizer
使用名為“default”的默認值

中大師生這項考古成果,亮相國家博物館!

       2019年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來自亞洲47個國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賓,為深化交流互鑒同聚一堂,共襄盛舉。會上,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強調,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

       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兩端,中國和意大利有着上千年的文明交流史。2019年3月23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意大利總理孔特的共同見證下,中意雙方代表交換了關于796件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的證書。4月24日,“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展覽的第三單元“共譜國際合作強音”部分,展示了太阳集团1088vip考古學專業的學子參與意大利奧維托La Biagiola遺址考古的項目成果。

11

▲“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展示我校師生在意大利的考古工作

 

“一帶一路”上的考古

       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是我校考古學科重點發展方向,之前已在越南、印度尼西亞、伊朗、以色列、肯尼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了考古發掘合作。2018年起,我校考古專業同意大利研究機構正式建立合作關系,深度參與意大利托斯卡納區的索瓦納La Biagiola遺址考古發掘。至此,我校考古專業已初步構建起了覆蓋亞非歐大陸的多元文明互動交流研究平台。

       意大利是歐洲古典考古學的中心,是近現代考古學科和田野考古技術的發源地,也是理解歐美文明形成與發展情況的關鍵地點。我校參與考古發掘的意大利托斯卡納區索瓦納La Biagiola遺址中的埃特魯利亞(Etruscan)時期,是鐵器時代亞平甯半島上發達程度最高的文明,對羅馬文明的興起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以往學術界對羅馬時期的研究較為充分,對羅馬之前的埃特魯利亞文明的考古學研究則開展較少,埃特魯利亞的起源、進程和衰落等問題都具有廣闊的學術前景和學術增長點。

遺址考古

      2018年初,我校考古專業金志偉、周繁文老師與研究生一行4人赴意大利托斯卡納進行遺址的試掘及周邊地區的考古調查工作。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于原發掘區域東北方向開了一條小規模的探溝,發現一座中世紀時期的墓葬,出土大量骨頭碎片,包括頭骨、變形的下颌骨、碎肋骨、短肢骨、尾椎骨等。由于所發現的人骨屬于幾個個體,年齡、性别各不相同,初步判斷可能是一處此前在索瓦納地區較為少見的叢葬坑。

1

▲中意師生合作清理中世紀叢葬坑,用鋤頭、鎬子揭開堅硬的表土。

1

▲中意學生合作清理中世紀叢葬坑,因已揭露至接近墓坑開口處,改用手鏟、竹簽等工具精細化處理。

1

▲學生用軟刷清理人骨,并對叢葬坑内出土的遺物進行标記

1

▲中意老師指導學生用竹簽剔出人骨,以便開展繪圖、測繪、檢測等一系列工作。

        2018年暑期,以中山大學“逸仙海外學習計劃”項目為契機,周繁文老師、輔導員李粵丹老師帶領8名考古專業學生,深度參與了意大利La Biagiola遺址的考古項目,此次發掘工作在發掘區域的東南部和西北部繼續開展。遺址東南部2004地層(注:意方地層編号系統)為黏土,土質堅硬,夾雜碎石與陶質構件,石質基址的走向、延伸面積與深度基本明晰。通過對斜坡下石質壁面的清理,大緻可以确定水池的範圍。此外,東北方向出土有出水的溝渠,有助于判斷遺存性質。領隊Nejrotti博士認為,此遺迹可能是一處避難所。鑒于水源供給與安全性需求,判斷“水池”有重要的意義。遺址西北部經過近半個月的發掘,發現較多牆基,出土有紅陶、黑陶等陶器碎片及骨頭等遺物。據目前清理發掘的情況判斷,此處可能存在多處房屋基址疊壓打破的關系。探方西部發現一處零散分布碎磚的堆積,推測為當時的道路。

1

▲中意學生合作清理埃特魯利亞時期至羅馬時期房屋遺址的西北角

1

▲在清理表面的耕土層時,可以用較大型的工具如鋤頭、鎬子、鐵鍁展開工作。

1

▲發掘時,所有的土壤都需要過篩,以避免漏掉細小的遺物(如陶片、玻璃器殘片、金屬漆殘片、人骨殘片等)。

        La Biagiola遺址的考古項目在發掘同時進行了區域考古調查,涉及墓葬、洞穴居址、手工作坊、城址、城堡、地下水渠等各類型遺存,有助于深化理解遺址的性質。

文化互鑒

       在意大利的發掘過程中,無論是掄鋤揮鎬,還是篩土清表,一切的發掘工作都需要師生自己動手。同學們的考古田野實踐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充分享受着在田野中發現問題、讨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同時,在發掘現場,中意考古學師生在合作中深入溝通、互相參照、各取所長,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意方的考古發掘操作規程、田野記錄系統、預防考古學、體質人類學以及科技考古的理論和方法讓我校師生獲益良多。我校考古師生對于遺址的精細處理也給意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意大利奧維托La Biagiola遺址考古項目的合作,中意雙方将科研合作往縱深方向推進,也為我校考古學學科長遠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學術空間。

       文明交流、文明互鑒、文明共存。我校考古學等學科以探尋意國古史為起點,以再續絲路情緣為契機,譜寫出新時代考古的華美樂章。未來,我校考古學将推動中意雙方加強曆史文化遺産合作研究,建立多層次的人文合作機制,為增進文明對話與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添上一筆亮麗的色彩。

La Biagiola遺址概況

        La Biagiola遺址最初在2004年的一次考古調查中發現,之後于2008-2011年間進行過數次試掘。當前該遺址的文化面貌及曆史情況較為清晰,根據文化堆積可分為四個時期,從早到晚依次是埃特魯利亞時期、羅馬時期、中世紀的倫巴第(Lombard)時期、近現代時期。

         早在史前,該地區即有人類活動。青銅時代的埃特魯利亞文化在此蕃息,由于地近菲奧裡河(Fiume di Fiori),控制着埃特魯利亞文化的中心聚落烏爾奇(Vulci)與南邊的羅馬地區之間的交通要道,因而格外富庶,甚至一度可與中心聚落相抗衡,并爆發沖突,後來由于羅馬的壯大而被吞并。西羅馬帝國滅亡後,中世紀該地區歸入倫巴第王朝的控制之下。如今此地以大量埃特魯裡亞的墓葬、中世紀的城堡與教堂遺迹而聞名。

1

▲奧維托La Biagiola的房屋遺址一角。房子始建于埃特魯利亞時代,經曆了羅馬時代的改造,最終被發掘、展現。

       La Biagiola遺址沿用時間長,内涵豐富。年代最早的文化遺迹為公元前5世紀的房屋基址,用非本地出産的灰黃色凝灰岩砌成,出土陶器、小人像等。其次是約公元前2世紀羅馬時期的房址,這一階段原有的宅邸受到改建和擴建,包括庭院,浴池等。第三期是中世紀時期,此時沿用自埃特魯利亞時期的宅邸遭到廢棄,成為倫巴第人的墓地。18世紀時,該遺址被改建為包括馬廄、橄榄油作坊在内的農宅。根據規劃設想,La Biagiola遺址的考古工作結束之後将建成一座考古公園。

太阳集团1088vip舉行預備黨員入黨宣誓儀式

      3月29日下午,太阳集团1088vip黨委于馬丁堂舉行簡樸而又隆重的預備黨員入黨宣誓儀式。學院黨委書記羅鎮忠、黨委副書記海珊、中山大學黨建組織員鄭平等出席宣誓儀式。28名新發展黨員參加本次儀式。

1

      宣誓儀式在雄壯的《國際歌》中拉開序幕。在院黨委海珊副書記領誓下,全體預備黨員面向黨旗,舉右手握拳,莊嚴宣誓。其他參會人員與新黨員一同宣誓,重溫入黨誓詞。铿锵有力的誓詞響徹會場,在場黨員用洪亮的聲音表達了堅定的入黨信念和為共産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決心。

1

   

1

       随後,羅鎮忠書記代表學院黨委向新黨員同志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祝賀,并發表講話。羅鎮忠書記指出,新黨員面向黨旗宣誓既是黨章規定,也是黨性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羅鎮忠書記強調,預備黨員們應牢記今天面向黨組織和自己立下的莊嚴承諾,時刻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升黨性修養,堅定共産主義理想信念,力争做一名優秀的共産黨員。

1

      預備黨員代表16級社會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張建敏同學在發言中提到,“黨員”二字既是榮譽,也是責任。要争做一名政治合格、立場堅定、品德高尚、與時俱進、本領過硬、勇于擔當的共産黨員。在今後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應時刻不忘共産黨員的身份,以實際行動為黨旗增輝,為學校添彩。

1

     最後,全體黨員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宣誓儀式結束後,預備黨員将簽署姓名的誓詞交學院黨委保存。

1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