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民族與文化視野下的中華飲食”學術工作坊議程

發布人:高級管理員

 

會議主旨

飲食及飲食方式,作為理解人類社會文化的重要途徑,已成為人類學研究的重要主題。以飲食為核心的田野研究與民族志寫作,涉及生态、族群、生産、交換、消費、宗教、政治、權力、階層、習俗以及地方、國家、區域等方面。換言之,各地各民族豐富多樣的飲食文化研究,也構成了理解中國社會發展與變遷的文化圖景。

全球化進程中人、物、信息、資本的加速度流動,潛移默化地改變着各地人們對飲食與飲食方式的認知與實踐,文化雜糅、食品安全、商業化以及跨越國家與地區的飲食流轉與體驗,逐漸成為民衆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同時也将人類學的飲食文化研究帶入更為寬廣的論域。為推動全球時代的中華飲食文化研究,太阳集团1088vip拟舉辦“多元民族與文化視野下的中華飲食”學術工作坊。

會議時間:2015124日—6

1124日:與會學者報到

2125日:學術研讨

3126日:與會學者返程

會議地點:廣州中山大學人類學系(馬丁堂)

會議主題:多元民族與文化視野下的中華飲食

 

研讨議程   2015125

830845   開幕緻辭

815900  

900920

  言(主持人:楊 慧)

   陳志明(中山大學人類學系):飲食與文化的人類學研究

9201040

 飲食傳統與變遷(主持人:陳志明)

   劉志揚(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公共空間與西藏城市生活:拉薩的藏式甜茶館

    慧(雲南大學民族研究院):普洱茶與早期文明之猜想

   張新民(潮菜文化研究會):潮菜傳統與變遷

    從分餐到會餐:中國古代餐飲方式變遷 

 

10401100 茶歇

11001220

 飲食與少數民族(主持人:劉志揚)

   袁同凱(南開大學社會學系):新疆哈薩克族飲食習俗中的象征寓意

    達(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彜族、文化多樣性與中華飲食

    敏(山東大學人類學系):羊與意義之網:魯西南回民的清真飲食文化與道德想象

    玮(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從“小紅米酒”到“啤酒”:佤族社會文化的整合與變遷

12301400 午餐、休息

14001500

 飲食與健康(主持人:巫 達)

    攀(中國民族博物館):“有機”可乘?:北京有機、手工、傳統食品的人類學初探

    昕(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補”和燕窩貿易——以中國大陸、香港、砂拉越為例

   麥秀華(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挑食如何成為一種疾病——在香港的健康、奶粉和知識權力研究

15001540

 生态與飲食(主持人:袁同凱)

   張展鴻(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牡蛎養殖與飲食遺産之研究

   張文義(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在意義喪失與産生的間隙:中國西南的氣候變遷、經濟發展與轉基因食品

15401600 茶歇

16001720

 移民與飲食(主持人:張展鴻)

    穎(中山大學人類學系):遷徙、适應與變遷——以緬甸華人飲食文化為例

    玫(複旦大學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維吾爾族餐飲:傳統與現代化之思

   馬海龍(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移民與清真商業:馬來西亞回族之餐飲

    倩(德國科隆大學民族學所):德國的中餐館與中國移民的文化認同

17201820

 綜合讨論(主持人:陳志明、段穎)

1830 晚餐

 

召集人:陳志明

聯系人:段  13178882842   duanying1115@sina.com

        林绮純 13570570825   2962834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