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方式

地址: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學西北區501棟(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205室,郵編510275。

電子郵件:yehua5@mail.sysu.edu.cn(請注意@前有數字5)

個人主頁:http://huaye.weebly.com/

 

基本介紹

2005年畢業于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同時獲得法學學士學位(社會學)和文學學士學位(英語雙學位),并保送研究生。2007年獲法學碩士學位(社會學)。随後赴香港科技大學攻讀研究生,陸續獲得研究型碩士(M.Phil)和博士學位(2012年)。20118月至20121月,美國密歇根大學人口研究中心(Population Studies Center)訪問學者。

現為太阳集团1088vip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雙聘副教授。

 

學曆背景

1、2005年7月,中山大學社會學專業法學學士、英語專業文學學士(雙學位)。

2、2007年7月,中山大學社會學專業法學碩士。

3、2009年8月,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研究型碩士。

4、2012年8月,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博士。

 

工作經曆

1、2012年9月至2013年,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博士後研究員。

2、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太阳集团1088vip講師。

3、2016年1月至今,太阳集团1088vip副教授。

 

研究方向

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教育社會學,轉型期中國勞動力市場,健康不平等,社會人口學。

 

科研項目

1. 中山大學青年教師起步資助計劃(主持),資助年限: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

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主持),資助年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

3. 2014年度中山大學港澳台研究項目“受教育水平、就業機會與香港勞動收入不平等研究”(主持),資助年限:2014年3月至12月。

4. 中山大學流動人口衛生政策研究——種子基金“流動人口的醫療保障與健康”(主持),資助年限: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

5.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青年項目“中國教育升學過程中的男女差異”(主持),資助年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

6.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我國城鄉居民的教育獲得與職業流動關系研究”(主持),資助年限: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

7. 2016年度中山大學粵港澳研究項目“回歸後港澳的社會結構變化及其趨勢”(黎熙元、葉華主持),資助年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

8. 2018年度中山大學粵港澳研究項目“内地移民在香港的社會融入研究”(主持),資助年限: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

9. 中山大學2018年度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青年教師重點培育項目(主持),資助年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

10. 2023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生育率下降背景下的教育分流與青年就業研究”(主持)。

 

研究成果

期刊論文(*通訊作者):

教育:

1. 葉華、吳曉剛,2011,《生育率下降與中國男女教育的平等化趨勢》,《社會學研究》第5期(總第155期)(轉載于《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2期)。

2. Wu, Xiaogang, Hua Ye*, and Gloria Guangye He. 2014. Fertility Decline and Womens Status Improvement in China.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46 (3): 3-25. SSCI Q22014 IF1.212

3. Ye, Hua. 2015. Key-Point Schools and Entry into Tertiary Education in China.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47(2): 128-153. SSCI Q22015 IF1.226

4. Ye, Hua. 2021. “Earnings Returns to Tertiary Education in Urban China, 1988-2008.”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53(4): 359-381. SSCI Q22020 IF2.079

 

 

人口流動:

1. 王甯、葉華2014,《職場舒适物、心理收入與人才流動》,《人文雜志》第9期(總第221期)。

2. 葉華2015,《生源地、工作單位和工作地:影響北京的大學畢業生工作地的因素》,《山東社會科學》第11期(總第243期)。

3. 葉華2016,《教育與遷移:農村戶籍人口的升學與跨縣市流動》,《江海學刊》第3期(總第303期)(轉載于《中國人口報》2016725日理論版)。

4. Zhang, Zhuoni, and Hua Ye*. 2018. Mode of Migration, Age at Arrival, and Occupational Attainment of Immigrants from Mainland China to Hong Kong.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50(1): 83-112. SSCI Q12017 IF2.3

 

健康:

1. 葉華、石爽,2014,《轉型期勞動力的教育差異與健康後果》,《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4卷第4期(轉載于《中國人口報》2015720日理論版)。

2. 葉華、石爽,2015,《健康的教育梯度、城鄉差異與影響機制》,《學術研究》第9期(總第370期)。

3. Tong, Yuying, Martin Piotrowski, and Hua Ye. 2018. The Health-Age Profile across Rural and Urban Sectors: Comparison of Migrants and Non-Migrants in China. Public Health 158: 124-134. SSCI Q32016 IF1.538

4. 梁童心、齊亞強、葉華,2019,《職業是如何影響健康的?——基于2012年中國勞動力動态調查的實證研究》,《社會學研究》第4期。

 

圖書章節:

1. 葉華,2007,《市場轉型背景下的單位與社會保障資源獲得》,王甯主編,《消費社會學的探索》第146-160頁,人民出版社,201012月。

2. 葉華,2015,《出生地、教育獲得地與香港居民的職業收入》,陳廣漢、黎熙元主編,《當代港澳研究(2014年第4輯)》第116-132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 葉華,2015,《第一章:學曆教育和專業技術培訓》,蔡禾主編,《中國勞動力動态調查:2015年報告》第59-85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 葉華,2015,《第5章:誰更可能留在北京工作?》,李路路主編,《中國大學生成長報告·2015》第110-123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 葉華、闫雅琪,2017,《第二章:勞動收入》,蔡禾主編,《中國勞動力動态調查:2017年報告》第98-124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6. 葉華,2017,《香港居民的身份認同研究》,陳廣漢、黎熙元主編,《當代港澳研究(2016年第1輯)》第175-189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7. 葉華、張奕、蔣雨琦,2018,《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的政治參與研究報告》,陳光金主編,《中國青年發展報告No.1——社會融入與社會參與》第113-130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