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方式

辦公地點:中山大學501棟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308室
通訊地址:廣州市新港西路太阳集团1088vip,郵編:510275。
電子郵箱:edszxc@mail.sysu.edu.cn

 

基本介紹

男,湖北漢川人,理學博士、教授。 個人學習與工作經曆如下:
1982年9月至1989年6月在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系、心理系學習,獲教育學學士、碩士學位;
1989年7月至1996年8月在華中理工大學社會學系任教,講師;
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學習,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9年7月至2016年5月在中山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任教;
2016年6月至今在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任教。

 

研究方向

1.社會心理學
2.社會工作
3.教育與心理健康

 

主持的研究課題

1.全國專業質量多維分析及教育政策研究,中山大學國家高等教育質量常态數據監測數據中心重大項目,2020年,主持人。
2.廣州市科學教育特色學校創建示範實驗,廣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項目,2018年,主持人。
3.廣東民用建築節能條例配套政策研究,廣東省重大科技項目專項,2014年,子項目主持人。
4.高中學校特色發展導向評價機制研究,廣東省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研究項目,2014年,主持人。
5.研究生就業能力:多維視野與教育對策分析,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2013年,主持人。
6.集體信任與學校發展研究,橫向委托課題,2012年,主持人。
7.廣東省職業人員科學素養調查。廣東省科學中心委托課題,2012年,主持人。
8.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與教學改革。中山大學教學改革課題,主持人,2011年,。
9.大部制改革中老齡工作機構設置問題。廣東省民政廳,主持人,2011年。
10.廣東科學中心教育活動評估。廣東科學中心委托課題,2010年,主持人。
11.廣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廣東省老齡工作辦公室委托課題,2010年,主持人。
12.研究生批判性思維培養。中山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09年,主持人。
13.廣東省未成年科學素養的調查與監測體系研究,廣東省軟科學重大研究課題,2008年,主持人。
14.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理論與教學策略研究。教育部“十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04年,主持人。
15.廣東高校大學生就業競争力研究。廣東省“十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05,主持人。
16.東莞鳳崗鎮教育事業發展規劃(2006-2020年)。東莞市鳳崗鎮鎮政府2005-年,主持人。
17.小學生意志品質培養。順德樂從鎮紅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項目,2004,主持人。
18.小學生自我意識培養。順德樂從鎮羅沙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項目,2004年,主持人,。
19.小學生情緒培養。順德樂從鎮岑松江夫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項目,2004年,主持人。
20.新時期高等學校評估與督導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0年,第一參與人。
21.民衆SARS壓力感的影響因素、行為後果及公共管理對策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3年,第一參與人。
22.高校畢業生就業對策研究。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02年,主持人。
23.心理機制進化本質的理論探讨與實證研究。中山大學廣東發展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2001年,主持人。
24.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國際比較研究。教育部職教司,2001年,主持人。
25.形成性内化教育實驗研究。順德瑞英小學合作課題,2000年,主持人。

研究成果    
26.朱新秤、陳鎮、梁建源:廣東省普通高中特色發展研究:經驗、問題和政策建議,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20年版。
27.朱新秤著:《進化社會心理學:人性的深層探索》,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9年版。
28.周治金、朱新秤譯:社會認知:洞悉人心的科學。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年版。
29.朱新秤著:《進化心理學》。開明出版社,2012年版。
30.朱新秤主編:《教育管理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31.朱新秤、潘東明著:《現代高校教學評估與督導》。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2.朱新秤:《人的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第5章 、第14章。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3.朱新秤著: 《進化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4.朱新秤著:《心智無極限--心理大師的學習策略》,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5.朱新秤:正确看待青年懷舊情結,人民論壇,2019年9月版。
36.朱新秤:對學校教育改革的反思。載《南方教育評論》,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37.朱新秤:學校應是一個人性化的學習場所。廣東教育,2016年第2期。
38.朱新秤、何利娟: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特質培養與教學變革。《教學研究與實踐——教師論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39.朱新秤、何利娟:積極青年發展的理論、實踐及其意義。載《德育研究》,中山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
40.朱新秤、何利娟:高質量提問的特征與設計。《廣東教育》,2014年第3期。
41.朱新秤、朱睿達:論學習型學校的建設策略。《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4期。
42.朱新秤、朱睿達:進化教育心理學:理論、貢獻與局限。《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自科版),2012年第1期。
43.朱新秤、邝翠清: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心态與觀念——北京、武漢、廣州三地的調查與思考。《青年探索》,2010年第4期。
44.李瑩、朱新秤:基于實證的高校教師教學效能感研究。《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45.朱新秤:簡論大學生就業競争力培養。《中山大學報》,第226期,2010年5月28日。
46.朱新秤:進化人格心理學:理論、意義與局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1期。
47.朱新秤:論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高教探索》,2009年第4期。
48.朱新秤:就業能力:内涵、結構及其培養。《廣東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
49.朱新秤、李瑞菊、周治金:謎語問題解決中的線索作用。《心理學報》,2009年第5期。
50.朱新秤:進化心理學文化心理觀評析。《學術研究》,2009年第5期。
51.朱新秤:大學生就業能力心理結構探析。《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年第3期。
52.周治金、朱新秤、王伊蘭、呂雁睛:高校教師工作績效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與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 2期。
53.江麗、朱新秤: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與教學改革。《北京青年政治學院》,2007年第3期。
54.江麗、朱新秤: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年第8期。
55.朱新秤: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特質培養。《高教探索》,2007年第3期。
56.朱新秤:論思維特質的培養與教學變革。《課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1期。
57.朱新秤:中小學校長自我效能感研究:作用與策略。《教育評論》,2006年第1期。
58.朱新秤:中小學校長自我效能探究:分析與對策。《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年第2期。
59.朱新秤:論知識與創造。《教育研究與實驗》。2003年第2期。
60.朱新秤、卓義周:高校教師職業滿意度調查:分析與對策。《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61.朱新秤:論高等學校德育的困境與變革。《政法學刊》,2005年第3期。
62.陳慧、潘東明、朱新秤、潘琪:高校教師發展性評價多維探析。《高教探索》,2005年第3期。
63.朱新秤、蔡立豐:寬容:創造性人格成長的催化劑。《教育導刊》,2004年第13期。
64.朱新秤:現代人不可忽視心理免疫。《家庭》,2004年12期。
65.朱新秤:以心抗疫,建立心理防護網。《羊城論從》,2003年第1輯,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66.廖建鋒、朱新秤:百年回眸:學習遷移研究要解決的幾個問題。《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
67.朱新秤:進化心理學文化心理觀評析。《學術研究》,2009年第5期。
68.朱新秤:論知識與創造。《教育研究與實驗》。2003年第2期。
69.朱新秤、舒瑩:美國證人心理學研究進展。《政法學刊》,2003年第4期。
70.朱新秤:增強危機意識,提高應對能力。《高教探索》,2003年第2期。
71.朱新秤:兩性差異與進化趣談。《家庭醫生》(海外版),2003年第10期。
72.朱新秤: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高教探索》,2002年第2期。
73.朱新秤、鄒從清:心理因素與HIV/AIDS。《醫學與哲學》,2002年第1期。
74.朱新秤、舒瑩:西方測謊心理學研究的新進展及其啟示。《政法學刊》2002年第5期。
75.朱新秤、程永明:教育成本是學費定價的重要依據。《人民日報》,2002年8月29日,第三版。
76.朱新秤:知識與創新關系新論。《教育導刊》,2001年第19期。
77.朱新秤、舒瑩:監獄環境的心理負效應——斯坦福監獄實驗的啟示。《政法學刊》,2001年第4期。
78.朱新秤:社會認知心理學研究的新進展。《心理學動态》,2000年第2期。
79.朱新秤:能力動态測驗的理論、方法及其意義。《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年第2期。
80.朱新秤:情緒與健康關系研究的新進展,《醫學與社會》,2000年第6期。
81.朱新秤:大學生思維能力培養要素論。《煤炭高等教育》,2000年第3期。
82.朱新秤:西方跨文化社會心理學研究新進展。《社會心理學研究》,2000年第2期。
83.朱新秤:進化心理學理論、意義與局限。《自然辯證法研究》,2000年第4期。
84.朱新秤:情緒與健康關系研究新進展。《醫學與社會》,2000年第3期。
85.朱新秤:交流活動的準則與社會調查的心理學分析。《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第2期。
86.朱新秤:男女擇偶标準的進化觀。《社會》。1999年第12期。
87.朱新秤:婚姻不滿的心理幹預。《社會》。1999年第9期。
88.朱新秤:婚姻不滿的社會心理分析。《社會》,1998年第8期。
89.朱新秤:婚後失望的心理分析。《社會》,1999年第4期。
90.朱新秤: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與遷移。《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年第1期。
91.朱新秤:交流準則與問卷設計的心理分析。《青年研究》,1999年第10期。
92.朱新秤、焦書蘭:進化社會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及其意義。《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年第2期。
93.朱新秤、焦書蘭:進化社會心理學研究進展。《社會心理研究》,1999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1999年第7期全文轉載。
94.朱新秤:心理因素對免疫和疾病的影響。《醫學與哲學》,1999年第2期。
95.朱新秤:性别差異的進化理論與社會結構理論評析。《四川心理科學》,1999年第4期。
96.朱新秤、焦書蘭:西方社會心理學中自動化研究及其意義。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年第3期。1998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1998年第10期全文轉載。
97.朱新秤、焦書蘭:國外關于自發特質推理的研究綜述。《心理學動态》,1998年第3期。
98.朱新秤、焦書蘭:國外内隐社會認知的研究現狀。《社會心理學研究》,1998年第3期。
99.朱新秤、鄒從清:西方心理免疫學研究進展述評。《醫學與社會》,1998年第6期。
100.朱新秤:心理學研究中假設産生的策略與方法。《教育研究與實驗》,1997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1998年第3期全文轉載。
101.朱新秤:C型性格與癌症。《心理世界》,1996年第1期。
102.朱新秤:金錢心理與行為。《行為科學》,1995年第2期。
103.朱新秤: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現代交際》,1995年第2期。
104.朱新秤:溝通:愛情維他命。《青年心理咨詢》,1994年第9期。
105.朱新秤:從“超級嬰兒培養計劃”看當前的早期教育熱。《獨生子女》,1993年第1期。
 

教學情況

1.社會心理學;

2.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3.   進化心理學;

4.   精神衛生社會工作。

 

獲獎情況

《人的現代化理論與實踐》一書,2009年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個人排名第三位)。

 

社會兼職

1.廣東省督學;

2.廣東省中小學教材評審委員會委員;

3.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專家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