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方式

email:renyan@mail.sysu.edu.cn

通訊地址:廣州市新港西路135号廣州太阳集团1088vip,任焰,郵政編碼:510275

 

學曆背景

1991-1995, 廣州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法學學士

1995-1998,廣州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法學碩士

1998-2001,日本吉備國際大學社會學部,社會學博士

2004-2005,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博士後

 

工作經曆

2005年-2009年,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講師

2009年至今,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勞工研究與性别研究

 

科研項目

1、主持課題《外出農民工及其農村家庭的生存狀況:社會融合的新視角》,中大社會建設論壇, 2011-2015。

2、主持課題《農民工口述曆史:流動與再生産》,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2010-2015。

3、主持課題《農民工的勞動過程與生活空間——以廣州市建築行業為例》,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委托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合作項目, 2008-2010。

 

研究成果

1、“制造夢想:平台經濟下衆包生産體制與大衆知識勞工的彈性化勞動實踐——以網絡作家為例”,《開放時代》,2018年第6期。

2、“從小商品生産到家庭代工: 農村家戶勞動變遷與家庭再生産”,《東南學術》,2019年第6期。

3、““不學習”亞文化:流動兒童的教育隔離與主體再生産”,《青年探索》,2019年第2期。

4、“兒童勞動與家庭再生産:一個粵西農村的經驗研究”,《開放時代》,2015年第6期。

5、“農民工勞動力再生産的空間矛盾與社會後果:從一個建築工人家庭的日常經驗出

發”《蘭州大學學報》,2015年第5期.

6、“孕産行為的醫學化:一個社會建構過程的反思”,《開放時代》,2014年第6期。

7、 “建築行業包工制:農村勞動力使用與城市空間生産的制度邏輯”,《開放時代》,2010年12月。

8、 “the absence of the state role in the labor reproduc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Fall 2009,M.E.Sharpe。

9、 “資本主導與社會主導——珠三角農民工居住狀況分析”,《人口研究》,2009年第2期。

10、 “農民工勞動力再生産中的國家缺位”,編入《和諧社會與社會建設: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獲獎論文集(2007•長沙)》(方向新 主編,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8月),

11、 “流動,還是留守——農民工子女流動與否的決定因素分析”,《人口研究》,2010年第2期。

12、 “農民工社區網絡與行動”,《開放時代》,2009年第7期。

13、 “國家與農民工:無法完成的無産階級化”,《二十一世紀》,2008年107 期。

14、 “跨國勞動過程的空間政治:全球化時代的宿舍勞動體制”,《社會學研究》,2006年第4期。

15、“宿舍勞動體制:勞動控制與抗争的另類空間”,《開放時代》,2006年第3期。

16、 “工人主體性的實踐:重述中國近代工人階級的形成”,《開放時代》,2006年第3期。

 

譯著: 《中國女工:新興打工階級的呼喚》2007年2月,香港明報出版社。(譯自英文版“Made in China: Women Facotry Workers in a Global Workplace”,2005,Duke University Press,著者:潘毅)

 

教學情況

本科課程:社會學概論,醫療社會學

研究生課程:勞工研究

 

社會兼職

中山大學城市社會研究中心 兼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