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方式
郵箱地址:gmshlp@mail.sysu.edu.cn 通訊地址:廣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學南校區太阳集团1088vip,郵編:510275
基本介紹
賀立平博士,全國首屆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山大學社會工作碩士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大社工服務中心理事長,益先社會工作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社會工作學會常務副會長,廣東省社會工作師聯合會副會長,廣東省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社會學學會志願服務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州市社會工作協會副會長,廣州市社會工作學會副會長。1986年畢業于湖南株洲教育學院英語系,1991年畢業于南開大學社會學系(獲碩士學位),200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工作、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區發展和非營利組織等。先後參加國家“八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當前社會穩定問題研究”、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國社會保障體制的構建”、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城市弱勢群體與社會福利理論、政策與實踐”、國際合作項目“亞洲國家第三部門研究”、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項目教育廳重點課題“當代大學生生活素質現狀及其改進對策研究”;主持廣州市社科聯規劃項目“殘疾人福利企業的現狀及發展走向”、廣東省社科規劃課題“社區建設與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全國婦聯課題“家庭教育的社區綜合幹預模式研究”、中國殘聯課題“專門協會工作機制研究”、“殘疾人法律援助問題”等30多項;出版《母親與兒子》(合譯)、《民政史新編》(副主編)、《港台及國外社會工作》(主編)、《毛澤東社會心理思想研究》(合著)、《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構》(合著)、《社會、經濟與哲學----波蘭尼文選》(合譯)、《讓渡空間與拓展空間:政府職能轉變中的半官方社團研究》(專著)、《社會調查方法》(副主編)、《學校社會工作》(合編)等9部著作;發表論文50餘篇。
學曆背景
北京大學 博士 南開大學 碩士
工作經曆
1975.9-1979.7湖南省攸縣第二中學 高中 1979.9-1981.7湖南省攸縣師範學校 師範 1981.8-1984.7湖南省攸縣坪陽中學 中學教師 1984.9-1986.7湖南省株洲教育學院 讀大學 1986.8-1987.7湖南省攸縣坪陽中學 中學教師 1987.9-1989.7湖南省攸縣第二中學 中學教師 1989.9-1991.4 南開大學社會學系 碩士研究生 1991.5-1998.8 長沙民政學院 教師 1998.9-2001.7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博士研究生 2001.8-至今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 教師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工作、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區發展和非營利組織等。
科研項目
1.2007.4- 2007.6,《社會工作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與農村基層、城市社區的社會管理體制和服務體系相協調,進一步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問題研究》,廣東省委組織部項目,課題負責人。
2.2007.3-2007.6,《青少年接受心理輔導服務研究》,香港中文大學項目,課題負責人。
3.2006.11-2007.3,《全國流浪兒童社會保護工作模式暨聯合國兒基會民政部流動兒童合作項目基線調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項目,分課題負責人。
4.2006.11-2007.12,《殘疾人法律援助問題研究》,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規劃項目,課題負責人。
5.2006.10-2007.6,《民工子弟融入城市社會研究》, 美國亞洲基金會項目,課題負責人。
6.2006.8-2008.10,《市場、制度和網絡——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問題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标課題,參加者。
7.2006.5-2007.12,《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研究》,廣州市勞動局委托項目,課題負責人。
8.2006.3-2006.8,Teaching Social Work in Health & Mental Health: An East-West Appraisal, IASSW Research Grant – 2006, Co-investigator.
9.2005.10-2006.10,《“十百千” 工程試點研究》,廣東省禁毒委員會課題,課題負責人。
10.2005.9-2006.11, 《社區居家養老評估标準研究》, 廣州市民政局委托項目, 課題負責人。
11.2005.9-2007.9, “Working in Mainland China: Family Decision and Family Adjustment”, CUHK4658/05H,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o-investigator.
12.2005.6-2007.6, 《外來專業化社區是如何形成的——深圳和廣州“的士村”實證研究》,中山大學985二期項目,項目負責人。
13.2005.3-12,《專門協會工作模式研究》,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規劃項目,課題負責人。
14.2005.2-6,《住宅樓搬遷補償調查研究》,廣州市白雲區人民醫院委托項目,課題負責人。
15.2005.3-2006.3,《廣州外來工子女學校教師和管理人員培訓》,美國亞洲基金會項目,課題負責人。
16.2004-2006,《社區建設與社會工作職業化專業化》,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課題負責人。
17.2004.2-12,《廣州外來工家庭子女發展與教育目标計劃》,美國亞洲基金會項目,主要參加者。
18.2003.5-8,《廣州市外來工子女受教育狀況調查》,美國亞洲基金會項目,主要參加者。
19.2002-2005,《城市弱勢群體與社會福利理論、政策與實踐》,國家社科基金,第一參加者。
20.2002.7-12,《殘疾人福利企業的現狀及發展走向》,廣州市社科聯規劃項目,項目負責人。
21.2002-2004,《亞洲國家第三部門研究》,國際合作項目,中國分組負責人。
22.2002-2003,《當代大學生生活素質現狀及其改進對策研究》,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項目教育廳重點課題,分課題負責人。
|
23.2001.9-2002.3,廣州市村民自治研究,廣州市民政局項目,主要參加者。|
24.2001.9-2001.12,國家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分析(試點)――深圳市福田區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分析,廣東省統計局項目,主要參加者。
25.1999.12-2000.9,北京大學課題――中國社會組織變遷研究,北京大學,參加者。
26.1998.9-1999.9,國家教委“八五”重點課題――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構研究,主要參加者。
27.1996.2-1997.8,國家“八五”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當前中國社會穩定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參加者。
研究成果
1.1990,“心理學方法論淺談”(獨著),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基本理論及心理學史分會1990年學術年會論文。
2.1990,《母親與兒子》(合譯),北京:知識出版社。
3.1991,“株洲縣民政隊伍的現狀與民政事業發展不相适應的調查”(獨著),載《民政與社會》第6期。
4.1993,“毛澤東調查理論與方法對社會心理學方法論的貢獻”(獨著),南開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5.1993,“我們對專業設置的基本構想”(獨著),載《中國民政》第7期。
6.1995,《民政史新編》(副主編),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7.1995,“市場經濟與學校專業設置”(獨著),載《民政教育》第1期。
8.1995,“民政教育面臨的形勢、任務及其發展思路”(獨著),載《民政教育》第2期。
9.1996,《港台及國外社會工作》(主編),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10.1996,“試論衆從研究”(獨著),載《民政教育》第1期。
11.1996,“試論學校發展的動力機制”(獨著),載《民政教育》第2期。
12.1996,《毛澤東社會心理思想研究》(合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3.1996,《市場經濟背景下民政學校專業設置的設想》,載王思斌主編:《發展探索本土化》,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
14.1997,“論職工需要與學校發展的動力”(獨著),載《民政教育》第1期。
15.1997,“教•學•做三結合:談社會工作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獨著),載《中國社會工作》1998年增刊。
16.1997,“美國兩所社區學院簡介”(獨譯),載《民政教育》第2期。
17.1999,《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構》(合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8.2001,“探求真知的多種方式”(獨譯),《中國社會工作教育通訊》(第13期)。
19.2002,《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值班醫生”》(獨著),載《中國高校招生》第4期。
20.2002,《邊緣替代:讓渡與拓展的合成》(獨著),載徐詳民編:《海大法學評論》,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1.2002, “Transferring Space and Expanding Space: A Study of Quasi-Governmental Associations in Current China”, in Conference Abstract Volume from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ird-Sector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South Africa.
22.2002,《社團組織與社區穩定》(獨著),載《東方文化》第4期
。
23.2002,《人口分布與城區發展》(獨著),載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編著:《中國小區域人口分析》,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4.2002,《論救助、互助、自助三結合的反貧困策略》(獨著),載《2002兩岸四地社會福利學術研讨會論文集》,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印行。
25.2002,《邊緣替代:對中國社團的經濟與政治分析》(獨著),載《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
26.2003,《去機構化、社區化與完善社區服務》(第一作者),載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廣州市殘疾人聯合會編:《殘疾人就業保障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7.2004,《慈善行為的經濟分析》(獨著),《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月刊2004年第9期全文收錄)。
28.2004,《方向引領一生——“燈塔計劃”個案報告》(第一作者),載《志願服務論壇》第1期。
29.2004,《廣州市文昌康齡社區服務中心個案報告》,(第一作者),載《志願服務論壇》第2期。
30.2004,《論福利企業的發展戰略》(獨著),載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廣州市殘疾人聯合會編:《殘疾人社會保障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31.2005,《社會服務令呼喚司法社工制度》(獨著),載《羊城晚報》2005年4月8日第2版。
32.2005,《制度變遷與官辦非營利組織及其轉型:以慈善超市現象為例》(第二作者),載《廣東青年幹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33.2006,《論居委會的困境與發展策略》(獨著),載殷妙仲、高監國主編:《社區社會工作:中外視野中的交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4.2006,《社會、經濟與哲學—波蘭尼文選》(第二譯者)(Society,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Selected Papers),邁克爾•波蘭尼原著,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統一書号:1-560000-278-6
35.2006,《殘疾人專門協會工作模式研究》(獨著),《中國殘疾人》2006年第4期,ISSN1003-1081/CN11-2481/D。
36.2006,《社區工作的三種介入模式》(第一作者),載謝建設主編:《社區工作教程》第四章,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ISBN 7-210-03389-0/D.561.
37.2006,《論殘疾人專門協會的工作模式》(第一作者),載宋卓平主編:《殘疾人事業與和諧社會》,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ISBN 7-218-05361-0
38.Lau. Y.K. Ma, J.L.C., Chan, Y.K., & He, L.P. (2006). Hong Kong residents working in Mainland China: Work-related separation and family-friendly employment policies. International Employment Relations Review. 12(2), 78-90. ISSN 1324-1125.|
39.2007,《讓渡空間與拓展空間:政府職能轉變中的半官方社團研究》(獨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0.2007,《中國社會工作的職業化發展探索》,《新資本》,2007年第1期。
41.2007,《論社會工作的職業化》,《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42.2007,《弱勢群體與社會工作》(獨著),載《中國社會報》2007年3月11日第2版。
43.2007,《社工,城中村改造中的和諧元素》(獨著),載《中國社會報》2007年4月23日第2版。
44.2007,《中國教育保障:問題與對策》(獨著),載王卓祺、鄧廣良、魏雁濱編:《兩岸三地社會政策:理論與實務》,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5.2007,《志願工作與世界公民責任》(合著第二作者),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即将出版)。
46.2007,《論社會工作的職業化與專業化》,(獨著),載《殘疾人研究》2007年第1期,P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