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曆

 

個人簡介:陳華,漢族,19583月生,博士,副教授,全國解剖學會會員,廣東省解剖學會理事,中山大學“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育經曆:

1978~1982年:在廣州中山大學生物學系學習,1982年獲理學士學位。

20002~20007月:在廣州中山大學英語培訓中心學習,獲結業證書。

20024月~20057月: 在華南師範大學體育學系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在職讀博,獲教育學博士。

20037~12月:在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人類學系訪問學者。

 

教學經曆:

  本人自1982年至今一直在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任教,曆任助教、講師和副教授

  本人曾為本系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和外國留學生以及其他系的本科生授過多門課程,這些課程包括:(1)《體質人類學》,(2)《醫學人類學》,(3)《人體解剖學》,(4)《中醫的科學原理》(曾用英文為一名美國留學生授課),(5)《中藥學》,(6)《世界醫學史》,(7)《中國傳統文化專題講座》,(8)《計算機操作實驗》等。

  已培養出5名醫學人類學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

 

研究工作:

1、 體質人類學:

11986年參與廣東和廣西兩省苗族、瑤族、壯族和彜族等少數民族皮紋調查研究。

21997年負責廣東省客家人、潮汕人、廣府人三民系的體質人類學研究,對這三個群體進行人體測量和統計分析。

32001~2002年主持由中山大學高等學術中心資助的“廣東外來人群的适應性”課題研究

(4) 2005年-2008年主持廣東省科技廳項目多功能的計算機3D基于顱骨的人像複原系統研究

2、 醫學人類學

1)中醫的科學原理:在這本專著中筆者用現代科學理論對傳統中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進行解釋,以揭示傳統中醫學的奧秘。本書在香港和台灣出版,在港、台和海外學術界有一定影響。

21986年到廣東省乳源瑤族自治縣進行民族學田野調查工作。

3)将醫學人類學這門學科介紹到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翻譯了美國著名醫學人類學家福斯特和安德森的專著《醫學人類學》在台北桂冠出版公司出版。編寫教材《醫學人類學導論》在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

3、 法醫人類學:

(1) 負責撰寫由複旦大學陳康頤教授主編的《現代法醫學》(300萬字)中的一篇《法醫人類學篇》(20萬字)複旦大學出版社,2004,1237-1331頁。

4、 其他:

(1) 2002年-2004年參教育部“十五規劃”基金項目“政治人類學理論、方法與學科的本土化研究”。

(2) 2003年在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對因紐特人的傳統體育進行研究,到北極地帶進行過實地考察。

(3) 2004-2005年參與華南國家體育總局社會科學、軟件科學項目“當代國外體育人類學主要學說的編譯與研究”,負責全部外文譯稿的校對修改。

 

主要出版物:

1、 書籍:

1)中醫的科學原理,香港商務印書館,1991年;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2)醫學人類學(譯著),台北桂冠出版公司,1992年。

3)醫學人類學導論(教科書),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年。

4)廣東三民系的體質特征,為黃淑娉主編專著《廣東族群與區域文化研究》的第四章,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5)法醫人類學篇,為陳康頤主編《現代法醫學》中的一篇,複旦大學出版社,2004,pp.1237-1331

 (6) 人種醫學,為席煥久主編《醫學人類學》中的第二章,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年。

(7) 廣東外來人群的适應性(論文集),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香港),2004

(8) 體育休閑娛樂理論與實踐(參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9) 體育人類學(合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傳統體育與人類的适應性——因紐特人等民族的體育人類學研究,華齡出版社,2005年;德國金琅學術出版社,2017年。

 11)盤江民族識略——貴州興仁人類學調查報告集(合作主編),知識産權出版社,2006年。

 12)尋找健康——醫學人類學調查與研究(論文集),人民日報出版社,2006年。

2、 主要論文:

(1) 靈長類的原始文化,化石,3:15,1987年。

(2) 廣西隆林苗族手紋研究,載于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主編:《人類學論文集》(2353~358頁,中山大學出版社,1987年。

(3) 廣東乳源必背區瑤族手紋的調查研究,載于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主編:《人類學論文集》(2328~333頁,中山大學出版社,1987年。

(4) 瑤、苗、壯、彜族皮紋調查綜合報告,載于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主編:《人類學論文集》(2328~333頁,中山大學出版社,1987年。

(5) 廣西彜族皮紋調查研究,載于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主編:《人類學論文集》(2359~366頁,中山大學出版社,1987年。

(6) 方興未艾的醫學人類學研究,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19882期,84~90頁。

(7) 人類學應用種種,載于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主編:《梁钊韬與人類學》第252~257頁,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年。

(8) 乳源瑤族民族醫學調查研究,載于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人類學博物館編:《人類學論文集》(3),中山大學學報編輯部,19949月。

(9) JavaScript編寫用于自測的在線考試網頁,教育技術研究,12114~1152000年。

(10) 廣東廣府人、潮汕人和客家人的體質人類學研究,解剖學研究,2001233期,254頁。

(11) 現代人類的體質特征,自然與人,20021期,28~30頁。

(12) 參與式教學法的原理、形式與應用,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121卷,6期,159~161頁。

(13) 人類生育習俗的演變,自然與人,2002年第4期,19頁。

(14) 法醫人類學研究進展,解剖學研究,2002年第24卷第4期,59-61頁。

(15) 絲女情懷(民俗題材電影劇本),電影文學,2003,第5,27~ 40

(16) 體育休閑服務的管理 ,體育學刊,2004年第5期,135-137頁。

(17) 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發展趨勢,體育科學研究,2005年,第9卷,第1期,第1619頁。

(18) 因紐特人傳統體育對增強适應性的作用,體育學刊,2005年,第12卷,第6期,第7780頁。

(19) 傳統體育與人類的适應性——因紐特人等民族的體育人類學研究,華齡出版社,2005

(20) 當代國外體育人類學主要學說的編譯和研究(合作),見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編:體育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彙編(2006年),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年,第488-493頁。

(21) 在我國環境惡劣地區開展探險旅遊的前景,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學版),2007年第1期,第25-28頁。

(22) 醫學人類學理論與學派,醫學與社會,第20卷,第2期,2007年,第20-2123頁。

(23) 因紐特人對北極環境的人類學适應,黑龍江民族叢刊,2007年第3,第175-179

(24) 适應性與健康,醫學與社會,2007年第9期,第12-14頁。

(25) The diffusion of Tibetan medicine in China:a descriptive panorama, 載于Laurent Pordié edited: Tibetan Medicine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Global politics of med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 Routledge,Oxon,UK,2008.